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一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这位母亲就是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英雄——赵一曼。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
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1927年9月,赵一曼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1935年11月,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这封家书正是1936年8月2日当天,赵一曼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车上,写给儿子陈掖贤(乳名:宁儿)的遗书。信不长,却字字泣血,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绵长的牵挂、歉疚以及抗日英雄最真挚的爱国情怀。她用自己的牺牲给了孩子最后一次身教,留给孩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位柔肠百转、舐犊情深的母亲。赵一曼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与她同行的还有任弼时妻子陈琮英之兄陈达邦,两人后来在苏联结为夫妻。不久,根据国内革命工作需要,赵一曼返回祖国,被党组织派赴湖北宜昌建立联络站,开始秘密工作。
1929年2月,赵一曼生下儿子,取乳名“宁儿”,希望他一生安安宁宁过日子。因为辗转各地从事地下工作极其危险,她决定把孩子送回丈夫的老家,请亲戚代为抚养。临走前,她抱着幼子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母子唯一传世的珍贵合影。照片中,赵一曼眼中充满慈爱温柔的目光,怀抱的宁儿天真可爱。此一别后,直到牺牲,她再也没有与儿子相见,万千思念凝结成了这一封诀别书。
赵一曼与儿子的唯一合照
在写下这一封诀别书后不久,赵一曼想到敌人也许会拿着她的遗言作为口实去迫害她的孩子。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一封颇具迷惑性的遗书:“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就是为了要混淆敌人的视听,掩护她的儿子和丈夫,不要暴露他们的行迹。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查访离散家属。四川的李坤杰也在寻找外出参加革命的幺妹李坤泰。1954年8月,李坤杰证实,自己的妹妹李坤泰、李一超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后来,李坤杰找到妹夫陈达邦和外甥陈掖贤(宁儿)。当陈掖贤得知赵一曼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时,他专程前往东北烈士纪念馆,含着泪一字一句亲手抄写下母亲留给他的这份遗书,并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下了“赵一曼”三个字,作为对母亲永远的崇敬和纪念。
这更是一位面对敌人宁死不屈、有着钢铁一般意志的抗日英雄。赵一曼被俘后,日军对她用尽了各种酷刑,竹扦钉手指、铁烙、坐老虎凳、电刑……然而,这位共产党员丝毫不畏惧,不论酷刑还是劝诱,对她都无济于事。她怒斥敌人说:“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打败不了中国人的抗日决心”。
在面对敌人“为什么抗日”的拷问时,她义正辞严地反问道:“我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难道还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吗?”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遭受酷刑伤势严重的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院中,赵一曼仍然抓住一切机会斗争。她毫不隐瞒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向周围的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共产主义理想。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她争取到了看守自己的警察和女护士。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和他们一起从医院逃了出去。日军疯狂地四处追捕,在距离游击区不到20里的地方,她再次被捕。
赵一曼又一次经历了灭绝人性的酷刑,她被折磨得几次昏死过去,然而,日军仍旧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招数用尽的日本人,把她押往珠河,当众杀害。赵一曼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赵一曼生前,曾经写下充满革命豪情的七律诗《滨江述怀》: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正是她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写照。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文案:覃璐 朗读:覃璐
音频:丁依晨 视频:邱杨
封面:代甜甜
监制:王崇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