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无声,却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匠心无言,却镌刻着时代的荣光。在毫厘间追求极致,在岁月里坚守初心。他们以双手诠释专注,用创造致敬平凡。
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记录荆楚工匠们的热忱与绝艺,致敬每一位用双手托举梦想的劳动者!
精诚匠心守护清晰“视”界
在武汉验光与配镜界,藏着这样一位宝藏大神——黄礼妮。她是武汉精益眼镜的首席验光师。走进她的工作室,满墙的荣誉见证着她不平凡的职业生涯: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武汉工匠”、文华学院兼职教授……
黄礼妮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海报
享有这么多的荣誉,她究竟有些什么神秘技能绝活呢?别急,马上为您揭晓。
绝活之“火眼金睛术”
黄礼妮有一项了不起的本事,就是仅凭裸眼目测,就能精准报出瞳距、瞳高、倾斜角等验光参数,精准度丝毫不逊精密仪器。
时光回溯至2003年,黄礼妮正在参加中级验光员考试,到了测量瞳距的环节。在当时的验光工作中,普遍认知是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相差2毫米。在考试时,只需测完远用瞳距后直接减去2毫米,便可得出近用瞳距的答案。但她测完被测者的远用瞳距后,又测了一下近用瞳距,两者竟然相差了4-5毫米。她虽心有疑虑,却还是如实记录下了自己测量的数据,结果被判不合格。
几年后,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眼镜验光员(高级)》出版,教材中明确说明,瞳距的测量跟阅读距离有关。套用当时考试时被测者的具体情况来计算,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的差值正是4-5毫米。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过于依赖书本和经验,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保持独立思考。”黄礼妮说。
以此为鉴,她决心踏上苦练技术、钻研业务之路。每一位前来验光的顾客,她都先用肉眼仔细端详,再用机器测量,反复比对数据、分析误差,不断打磨自己的目测精准度。
黄礼妮在精益眼镜专家诊室中为顾客验光
时光流转,她在实践中大胆革新传统视光检查与处方,成功研发目测框架参数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练就了一身不依赖验光仪器,仅凭裸眼目测便能精准验光的绝活。
谈起“火眼金睛”是如何练成的,她笑言:“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多训练、多学习,熟能生巧。”这听起来普通的答案,其中蕴含了多少努力、辛苦与坚持。
绝活之“妙法调眸功”
经过长期摸索和总结,黄礼妮制定出针对青少年斜弱视群体的个性化视光综合解决方案,即使是已错过最佳治疗年龄等复杂疑难情况,通过针对性康复训练,也能取得明显的矫治效果,可谓“妙法调眸”,为青少年斜弱视群体点亮了一束希望之光。
黄礼妮在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给学生讲授裂隙灯的使用
2019年,一位心急如焚的母亲带着孩子从沙市来武汉找黄礼妮。经黄礼妮诊断,孩子属于罕见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左眼视力仅0.2,还有350度的散光。孩子母亲哭诉,当地两家大医院都说已无治疗可能。黄礼妮很清楚,弱视矫治的最佳年龄是6-12岁,而此时孩子已12岁有余。她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对他们说道:“相信我,可以的,比这年龄大得多的都治好了。”这简单的话语,如同一颗定心丸,给了母女俩莫大的勇气。
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开始了,每一次都是对意志和身体的双重考验。训练间隙,黄礼妮又化身温暖的“心理医生”,用鼓励的话语为孩子和母亲驱散心中的阴霾,给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一个月的时光悄然而逝。奇迹真的发生了!孩子的左眼视力神奇地恢复到了0.9,还保有150度的远视储备,散光度数也降低至200度。超出预期的康复效果让母女俩喜极而泣,也让黄礼妮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疑难案例,特别要鼓励他们有信心,我们曾经成功治好过24岁、甚至29岁的弱视患者。”她说:“训练的过程虽然比较艰苦,但只要我们鼓励孩子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黄礼妮在第六届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担任裁判
在黄礼妮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自2018年起,她通过刺激眼底黄斑、眼肌转动能力等办法打通视神经通道,开展斜弱视康复治疗。除器质性病变外,经她矫治的青少年斜弱视患者中,弱视康复率高达100%、斜视康复率达69.2%,直接受益的青少年超过3000人。
“我们感知世界80%都来自视觉,从一定程度上说,提升弱视者的视力,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多,青少年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黄礼妮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青少年近弱视防控上。她多次在行业内进行视力健康问题推广;带领团队走进社区、中小学,开展免费视力筛查等公益活动,累计为4万余名青少年提供服务,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黄妈妈”。
秘诀之“燃志砺心法”
黄礼妮总是善于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事里汲取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工作之余,黄礼妮喜欢到公园里散步。她有个特别的爱好——观察树木。她发现,越是挺拔参天的大树,越是没有很多旁枝杂叶。“这就像我们钻研技能一样,一定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她如是感悟。
黄礼妮喜欢到公园里观察大树
毛竹的故事也带给她很多启示。这种竹子在成长期的前4年只生长约3厘米,但到了第5个年头便会以每天30厘米以上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她把这个故事记录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告诫自己:钻研业务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工作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和挑战,这个时候她又会想到老师曾经对她说的话:“世界上没有令人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很多东西都在于自身如何改变。”这也成为她人生中对待困难和挑战的座右铭。
黄礼妮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在技能上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是对专业技能的极致打磨;勇于创新,是对传统治疗模式的突破与超越。一次次精准的验光、一次次成功的康复,正是她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和鲜活注脚。
记者:覃璐
视频:王谦 邱杨
设计:代甜甜
编审:丁依晨
监制:王崇锟
请输入验证码